發布日期:2021-04-15 08:43:42 訪問次數:616
將螺旋焊管加熱奧氏體化后,快速冷卻到貝氏體轉變溫度區間(260℃~240℃)等溫保持,使奧氏體轉變為下貝氏體的淬火工藝稱為貝氏體等溫淬火。此方法可顯著地減少淬火應力和變形,工件經貝氏體等溫淬火后強度、韌性和耐磨性較好,但生產周期長,效率低。適用于形狀復雜、尺寸精度要求較高,并且硬度和韌性都要求較高的工件,如各種小型冷、熱沖模,成型刃具和彈簧等。鋼的淬透性是指在規定條件下(工件尺寸、淬火介質),鋼在淬火時獲得淬硬層深度的能力,即鋼在規定條件下淬火時獲得馬氏體組織深度的能力。淬透性是鋼的主要熱處理工藝性能。淬硬層深度是指從淬硬的工件表面到規定硬度值(一般為50HV)處的垂直距離。淬硬層深度越深,淬透性越好影響鋼的淬透性的主要因素是鋼的化學成分,含碳量為0.77%的共析鋼在碳鋼中淬透性最好,大多數合金元素(除Co外)都能顯著提高鋼的淬透性。此外,淬火加熱溫度、螺旋焊管的原始組織也會影響鋼的淬透性。鋼的淬透性是鋼的基本屬性,是合理選材和正確制定熱處理工藝的重要依據。對于承受較大負荷(特別是受拉、壓、剪切力)的結構零件,應選用淬透性較好的鋼;對于承受彎曲和扭轉應力的軸類零件,因表層承受應力大,心部承受應力小,故可選用淬透性低的鋼。焊接件一般不選用淬透性高的鋼,否則易在焊縫及熱影響區出現淬火組織,造成工件變形和開裂。鋼的淬透性對提高零件的力學性能發揮鋼材的潛力,具有重要意義。鋼的淬硬性是指鋼在理想條件下進行淬火硬化所能達到的最高硬度的能力。鋼的淬硬性主要取決于鋼中含碳量。鋼中含碳量越高,淬硬性越好。
淬硬性與淬透性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淬硬性好的鋼,其淬透性不一定好;反之,淬透性好的鋼,其淬硬性不一定好。如碳素工具鋼的淬火后的硬度雖然很高(淬硬性好),但淬透性卻很低;而某些低合金鋼,淬火后的硬度雖然不高,但淬透性卻很好?;鼗鹗菍⒋阌埠蟮墓ぜ訜岬紸c1點以下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后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它是緊接淬火之后的熱處理工序,淬火與回火常作為螺旋焊管的最終熱處理回火可以獲得工件所需要的力學性能;消除或減少內應力,降低鋼的脆性,防止工件變形和開裂;穩定工件組織和尺寸,保證精度。加熱溫度在500℃以上進行的回火。其目的是使工件獲得強度、塑性和韌性都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鼗鸷蟮慕M織為回火索氏體,硬度為200~350HBW,主要適用于各種較重要的受力結構件,如連桿、螺栓、齒輪及軸類零件等。將工件淬火后高溫回火的復合熱處理工藝稱調質處理。調質處理不僅可作為某些重要零件,如軸、齒輪、連桿、螺栓等零件的最終熱處理,而且也作為一些精密零件,如絲杠、量具、模具等的預先熱處理,使其獲得均勻細小的組織,以減少最終熱處理過程中的變形。在抗拉強度、硬度大致相同的情況下,調質后的塑性、韌性均顯著高于正火,這是因為鋼經調質處理后的組織為回火索氏體,其滲碳體呈粒狀,而正火得到的組織為層片狀索氏體。
回火脆性是指工件淬火后在某些溫度區間回火時出現韌性顯著下降的現象,回火脆性分兩種:在250℃~350℃范圍內出現的回火脆性稱第一類回火脆性,又稱“低溫回火脆性”或“不可逆回火脆性”不管是碳素鋼還是合金鋼,都應避免這種回火脆性。含鉻、鎳、錳等元素的合金鋼淬火后,在450℃~650℃范圍內回火,緩冷易產生第二類回火脆性,又稱“高溫回火脆性”或“可逆回火脆性”。為防止第二類回火脆性的出現,小零件可采用回火時快冷,大零件可選用含鎢或鉬的合金鋼。表面熱處理是指對工件表層進行熱處理以改變其組織和性能的熱處理工藝。表面淬火是最常用的一種表面熱處理,它是指僅對工件表層進行淬火的熱處理工藝。表面淬火不改變零件表層的化學成分,只改變表層的組織,并且心部仍保留原來退火、正火或調質狀態的組織。其目的是使工件表層具有高硬度、耐磨性,而心部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工業上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應淬火。
上一個:厚壁螺旋鋼管合口怎么操作沒有錯邊
下一個:國標螺旋鋼管熱處理的主要特點